zl123 发表于 2009-10-2 17:37:46

清华大学“脑起搏器”研发近况

清华大学“脑起搏器”研发近况

    2008年1月18日,《京华时报》等媒体发出一则消息称:由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带领的科研团队,利用载人航天等技术研制的脑起搏器,即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。这则信息对于广大帕金森病患者来说,无疑是特大的喜讯。

    然而,一年半过去了,国产脑起搏器没了下文,是否在继续研发?还是半路夭折了?许多患者在网上提出了疑问,并表达出急不可耐的心情。

    为此, 2009年9月17日上午,笔者代表广大病友和家属,与该科研团队的副教授郝红伟博士进行了长约30分钟的电话交谈,了解到了一些情况。在征得对方允许,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后,现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:

    截至目前,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,一直在紧张、持续地进行脑起搏器的产业化工作。单侧脑起搏器的研发已经结束,完成了小批量生产、注册检验以及动物试验,获得了生产许可证,临床试验方案也已经通过了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。目前,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国教授牵头,正在征集志愿者,准备开展临床试验。医疗器械的研发千头万绪、难上加难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、财力和时间投入。因此,一个这样的项目,从开始立项到研发成功再到产品临床应用,至少也得七、八年。所以,帕金森患者要在近期(比如近一、两年)内使用上他们研制的脑起搏器,除非参加临床试验,否则难度恐怕是很大的!因此,广大患者应有思想准备。

    据了解,脑起搏器是一种涉及电子、信息、软件、材料、制造等多学科的高科技产品,由于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,因此对其可靠性、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,所以,该科研团队对每一个研究环节都特别谨慎。

    该团队将本着循序渐进的思路推出系列产品,首批产品将是不可充电的单侧起搏器,下一步就是可充电的双侧起搏器。据悉,目前美国美敦力公司虽然也在研发可充电的脑起搏器,但至今也未进入临床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,脑起搏器体积较小、集成度极高、外壳密封度极好,如果再往里面安放一套无线接收及充电装置,与外界频繁进行无线电信号联系,无疑会对内部其它装置产生干扰,万一引起内部电刺激信号紊乱,则后果不堪设想。这也是该团队暂将此项技术延后推出的主要原因。为检验遥控充电的可靠性,清华大学的团队在实验室试验之后,先是对皮肤较薄的猴子进行试验,之后又在皮肤较厚的猪身上进行了试验,以确保充电性能的可靠。

    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,向郝博士提出了建议:如果技术确实成熟,还是一步到位地生产“可充电式脑起搏器”为宜,因为目前使用的脑起搏器只要电池耗尽,整只起搏器即告报废,就得立即花几万(单侧)或十几万元(双侧)更换一只新的,其昂贵的价格实在令患者难以承受。郝博士也表示,现在充电的技术已经研发完成,正在进入充电起搏器的工程样机研制阶段,预计一、两年以后可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
    衷心祝愿该产品早日问世!同时也请广大患者耐心等待!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(作者 ZL123   作于2009.09.27)

laowan 发表于 2009-10-5 05:56:45

回 楼主(zl123) 的帖子

请问参加单侧脑起搏器的临床试验怎样报名?

zl123 发表于 2011-8-6 18:11:56

报名方式,可从病友日记《第34篇: 又一条信息》中查到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清华大学“脑起搏器”研发近况